老人家住在很偏僻的郊区,裴州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
老人说:“我是真不晓得他名字,他就是高高瘦瘦的,人很标致,一身正气,四十多岁。
那时候是我家老婆子五天没有大便,又买不起药,有人就告诉我可以去找他赊药,说他心善会给的。
后来我去了,他也没要我钱。”
裴州问:“他那时住在哪?”
“二十里外的刘家镇,但他没住镇上,他好像是要在山林里找药材,当时是住在帐篷里。
所以我不晓得他以前住在哪,听说他也是游商,不是黎平本地人。
还有啊,他那口子跟他说话的样子好像不是要找药材在黎平卖,更像是卖到外地或者给哪家人用……”
“带你去的那个人你有印象么?”
老人细细回忆:“我跟他不熟,我也叫不上他名字。”
“他是黎平当地人么?”
“口音是。”
裴州让老人再回忆,老人无奈摇头说的确不知道那个人其他的线索了。
裴州沉默半晌,站在老人院子里踱步思考。
最后他还是没有什么办法。
当年的恩人的确是游商,见过他们的人太少,如果真能找到那这些年裴老爷子早就找到了。
他给了老人一千块钱做报答,开车回到公司。
袁津那里找到二十多年前黎平当地一些药材商的信息,裴州一一查看,感觉头疼。
从前的信息没有统计规律,很乱,也太难找。
他从资料里抬起头:“把区域范围锁定在整片南城,时间范围锁定在1988-1991年间,然后在南城所有药商那里找他们的收购明细。”
袁津脸色凝重:“裴总,这种明细一般商家都不会给外人,而且您知道生意场的多变性,当年的很多商人要么转卖易手,要么根本没有保存下二十多年前的交易明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