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及备考指南!(2820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教材变化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经出版了!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教材上有哪些重大变化。

    章节变化

?

二、与去年大纲对比具体内容变化

第一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第二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第三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进行新的阐述:

新教材表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坚守与践行、光大与发扬,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第五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第六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只是将第四节中“马中化”命题的提出、整风运动及中共七大合并在标题“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之下。

第七章:考点上面来说跟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第八章: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旧版大纲第九章的内容合并了进来,在新教材第四节,旧大纲第九章第一节,“良好的开局”内容下新增标题: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九章:即旧大纲第十章内容。对部分内容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其他未变。

第十章:即旧大纲第十一章内容。第一节增加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全面推进祖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小节内容。在第二节增加了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内容。第三节增加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如期实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容以及抗击疫情表彰大会、“十四五”发展指导方针、庆祝党成立100周年的内容。

2022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分析题考点!

总得来说,新大纲的内容变化不大。但是,由于21版的教材内容与旧版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同学们更加应该关注教材改版带来的考点变化。这是当前同学们备考的重中之重。

我们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请注意,这门课程的名称,在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删去了“概论”二字。但总体内容上,变化不大,用八个字概括是:总体稳定,局部变动。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几处新增考点,下面我们重点解读两个极有可能命题的新增考点。

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板块,新增了意识与人工智能。这个知识点既可以考多选题,也可以考分析题。无论考什么题型,同学们需要明确人工智能能否具有人类意识、能否超越和取代人类智能等问题。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不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但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机器人从根本上说是机器而不是人类,它不可能真正具备自立、自主、自觉的社会活动,难以成为独立的具有行为后果意识、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体。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人工智能以机器语言为基础,是对思维的一种物化和模拟。自然语言总是与一定情境有关,机器语言的本质也不具有自然语言以言行事的实践功能。

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中新增了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马恩关于人类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形成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一)交往及其作用。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交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总体来说,可以将交往划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第三,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打破孤立隔绝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观察、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特别是全球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来思考人类的未来与前途取得的成果。

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两个新增考点可以考多选题也可以考分析题,大家务必要重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

2022考研之21版《毛中特》内容变化解析(一)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经出版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毛中特》)这门课,内容调整非常大,同学们千万不要被大纲里的微小变动所迷惑,务必要跟上教材内容的变化。

? ? 《毛中特》的前七章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变化集中在第八章之后的部分。我们来看一下第八章和第九章有哪些内容的调整。

2022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及备考指南!(2820考研政治)插图
? ? 第八章的标题保持不变,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但第一节标题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 ? 新增了“(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一是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带来广泛深远影响;三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发达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实力相对下降,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四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扩大,全球治理越来越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五是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 第二节标题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 ? 新增“(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 ? 这一思想的理论特质有:一是秉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二是彰显历史自觉。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四是突出问题导向。五是强化战略思维。六种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六是发扬斗争精神。

? ?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具体内容有重大变化。

? ? (一)由旧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由原来的排序提前一位,具体内容不变)

? ? 新增“(三)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关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一思想倡导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秩序贡献了中国力量。关于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思想倡导世界各国加强发展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关于全球治理,这一思想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倡导多边主义核心理念,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关于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思想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强调坚持求同存异,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展现了让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思想力量。

? ? 第九章标题保持不变,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 新增了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具体新增内容如下(新大纲中将以下内容的位置移到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

? ?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

? ?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从理论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从现实依据来看,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 ?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 ? 新增内容:

?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科技上的“卡脖子”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问题,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问题等。进人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 ?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 ? 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从发展进程看,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从世界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从国际形势看,近几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释放内需潜力,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市场资源优势,以巨大国内市场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 ?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2022考研之21版《毛中特》内容变化解析(二)

  对于《毛中特》来说,最重要的是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章有哪些新增内容。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第一节由旧版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增“(一)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在“(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新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中新增了“第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旧版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党中央部门集中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门集中进行了八次机构改革,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保障。要持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旧版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摆设,而是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些环节扩大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集中反映了全过程民主的具体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有效防止了西方民主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既保证了人民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保证了人民在民主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权利,是全过程的民主。

  第五节“建设美国中国”中的“(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变为“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新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内容有: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第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第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第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节,由旧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重要判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发生了新变化。

  新增“脱贫攻坚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四是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五是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六是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七是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新增“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阐明我国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是: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步: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内容与旧版无实质变化)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新增“(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根本的竞争,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三)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由旧版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任务要求: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新增“(一)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由旧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新增“(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

2022考研政治大纲《思法》新增变动!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经出版了!由于这份新大纲是今年6月编写的,所以没有赶上今年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也没有赶上今年21版思想政治理论新教材的发布。

  总得来说,新大纲的内容变化不大。但是,由于21版的教材内容与旧版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同学们更加应该关注教材改版带来的考点变化。这是当前同学们备考的重中之重。

  首先,对于《思修》这门来说,今年在课程名称上就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变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所以,今后我们很可能不再称呼这门课为《思修》,而改叫《思法》了。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可以看出《思想道德与法治》还是分为思想、道德和法律三个版块。每个版块都有一定的变动,法律变动最大。其次是思想板块,道德板块变化最少。法律部分删减了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比如实体法律部门、程序法律部门,增加了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等内容。不过这些变化对考研政治《思法》做题影响很小,所以,考研党们不必慌张。每年大纲的变化是必然的,为了更好地考核我们,提高生源质量,势必会对大纲进行调整。政治的知识点标题和位置上的变化其实没必要关注,这只是形式上变化。因此大家的复习节奏不要被打断,该怎么做继续怎么做。

  关注考试大纲,是9月份复习很重要的一点。切记!切记!考研政治大纲总体上内容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虽然有些变动,并不影响大家前期的复习。在大纲发布之后,也只需要了解大纲的变动之处即可。一般来说,新增考点大概率会成为当年的考点。整体上来看,新版2021版的教材文字篇幅增加了很多,从原来的195页增加到241页,增加了46页,增加了一些活泼的模块,比如“拓展”“明辨”“图说”和名人名言等,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很多章节的逻辑结构梳理的更清晰整齐了,内容的删减较少。具体来说,第三、四、六章改动较大,其次是第二、五章,最后是绪论和第一章;从文字篇幅上看,第一、二、四章页数增加很多,其次是绪论和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有新增内容、删减内容、逻辑架构变得更加简洁,节数虽有所减少,但是文字篇幅与上一版基本持平。

202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2考研政治大纲于发布,经过严谨和细致的对比,可以发现在第一章至第七章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大部分的变动集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也就是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大纲变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增部分

  第十章增加“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十一章中“四个全面”新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新增的考点大部分(新发展格局的含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在去年考过了,但是仍要注意新增的细节内容,比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由原来的四个点增加到六个点,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措施改动很细,新增了第四条“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再比如“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新增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等等。对于大部分新增的考点,还是需要大家结合今年11月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加深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以定位词出现的新增内容。

  二、删减部分

  第十章中删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十一章中的“四个全面”删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全面小康的成就作为背景,出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中;以及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删除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应的总结。对于删减部分的知识点,今年不会再考,无须过多关注。

  三、新表述

  新表述体现在原有阐述被替换,比如第十章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原来的“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工作机制”被替换成一段最新的表述,更强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第三点、第四点换成新表述,更加完善和全面;再比如“国家安全观”中第一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原有大纲的第一点和第四点结合以后的新表述。对于最新表述的变动,要懂得这些新表述对应的知识点。

  综上,三个方面的变动,删减部分无须过多关注,需要大家关注的实质性的考点是新增部分、新表述部分,这两部分相对来说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多加关注。

2022考研大纲解析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2022考研政治大纲于发布,经过严谨和细致的对比, 的教研老师们一致认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的大纲有所变化但不是很显著。从总体上看,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有所删减但是无重大考点变动,第六章内容有删减也有增加,内容变动较大。

? ? 第一章内容有所删减但无增加,比如第一节删除“思考人生的意义,了解人生真谛,就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句话。第三节删除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说法。第二章和第四章内容无任何变动。第三章内容有所变更,主要集中在第一节中,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表述改为“14亿多中国人民”的表述,并且对内容进行了相应地改动。第五章内容有删减但无增加,主要集中在第三节,删减了原大纲内容中出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说法。

? ? 第六章内容有删减也有增加,变动较大。首先第二节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有删减;“我国宪法的地位”、“民法商法”内容有删减也有增加,例如,新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等”表述。这一考点结合时事热点考选择题的可能比较大。其次,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新增一个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此考点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此处内容增加较多,考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最后,第六节中将原考点“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改为两个考点,即“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结合今年“双减”政策可能出选择题。

? ? 2022考研大纲思修部分第六章有着显著的变化,并且这一部分新增内容考选择题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同学们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第六章内容的变更。除了考新增知识点以外,同学们需要重视在理想信念考点中可能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模范案例命制分析题。

2022考研政治新大纲备考指南
? ??

? ? 对于政治大纲的变化,同学们不用焦虑,跟着我一起来看下今年大纲的主要变动情况。今年,大纲变动的最多的依旧是《毛中特》部分。主要集中在第十章,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对于“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部分新增内容大家要着重复习。此外,在第十一章第二节对于推动全面开放也有了新的论述。《毛中特》知识点每年变动的都是当年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同学们需重点关注。

? ? 《史纲》中在第四章第二节后新增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十一章第五节最后增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这部分新增的内容,同学们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来一起复习,这是今年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 ? 《思修与法基》中法治部分修改和增添的内容较多,关于宪法和民法商法这部分的内容有一定增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新增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重大意义”。从今年《思修与法基》的大纲变动上说明,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这部分内容需要认真复习。

? ? 《马原》整体上变动不大,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的定义和解释略有变动和删减,例如对于物质范畴的定义由“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变为了“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理解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的前提”,这些概念做了修改,大家了解就行,对于我们考试做题不会有太大影响。

? ? 要如何应对大纲的变动,我们针对了不同学习进度的同学提供了后期的备考建议。

? ? 一、针对政治复习比较早的人

? ? 首先,对于政治复习的比较早的同学,现在已经是把政治所有的知识点过了一遍,整个政治的基本框架,重难点想必已经了然于心了。但是现在依旧不能松懈,这个阶段,建议同学每天花一小时来着重复习。面对大纲中变动的内容,同学们要做的就是把重点关注、并更新到原本的知识点中;新大纲已删除的旧大纲的内容,就可以从你的知识库中删除了,之后复习和做题也都可以完全的忽略。

? ? 其次,这个阶段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强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刷题,模拟题和历年考研真题均可。刷题的时候要注意,错过的题要特别记忆,找出错题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还是没有复习过的知识点,下次避免出错。

? ? 再次,密切关注时事热点,掌握考研政治的大方向。

? ? 二、针对政治复习比较晚的同学

? ? 首先,这部分同学要抓紧时间了,政治虽然不难,但是要想考个好分数,还是需要努力的。从现在开始,最先要做的就是把重点知识点过一遍,这是基础。主要以新大纲+刷题+考研政治课程为主。

? ? 其次,在复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 ? 1.每天复习时间分配

? ? 秋季阶段政治要作为复习重点了,每天起码要拿出两个小时来准备。大家应该先建立大概框架,了解其中的重难点,对应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每天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刷题和总结错误的习题。

? ? 2.时政热点把控

? ? 现在的政治题越来越多的跟时政结合,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多关注下时政热点,重点关注时政热点中可能出题的方向。

? ? 再次,大纲变动的重点也需要重点关注。

? ? 最后,不管你现在复习到哪了,还是必须静下心来,稳步推进后续的复习计划。相信自己,坚持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