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金融热点解读——财政赤字货币化与MMT(2024考研金融热点)

|==

近几年简称为mmt的“现代货币理论”在西方大行其道,成为货币极度宽松的理论依据之一。但随着通胀变成大问题,美欧央行又采取了几十年未见的激进货币紧缩措施,重演了1980年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强力紧缩货币来抗通胀的“沃克尔时刻”。

所以无论是mmt还是通胀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论述题中,不过通胀是时下更热的话题而已,我们已有其他专题去解析通胀问题,这里重点论述财政赤字货币化和mmt。

01
财政赤字货币化

1.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财政赤字货币化只有一种情况,这就是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也就是所谓的“直升机撒钱”,其他都不能算财政赤字货币化。

目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存在两种偏离:

一种偏离是聚焦于货币超发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换句话说,在特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无限量地增加货币供应,增加货币供应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也就是大家讨论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因为根据mmt理论,只要在一定条件下,无论货币供应量如何增加,都不至于引起物价的上涨。

另一种偏离认为人民银行通过哪一种渠道购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就是说只要财政资金使用得当,用什么办法去筹集它,一级市场筹集还是二级市场筹集都无所谓。这其实是在讨论政府拿到钱以后如何使用,和财政赤字货币化并没有直接联系。

2.支持财政
2024考研金融热点解读——财政赤字货币化与MMT(2024考研金融热点)插图
赤字货币化的理由

第一,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非常规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疫情防控常态化,说明国内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已经根本改变了;国外疫情还在扩散,说明国际环境也根本改变了。这两个“根本改变”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进入了高风险轨道。

第二,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中国2022上半年gdp同比只增长了2.5%,除了金融业和信息通信业外,其他行业都在萎缩,这说明实体行业在整体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传导机制也许对大企业来说畅通,但对几千万中小微企业来说并不畅通。面对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和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满足。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空间可能越来越小。除非人民银行直接进场,或者直接增加持有政府的债权,也就是赤字货币化。

第三,中国已有隐形财政赤字化

最典型的隐性财政赤字货币化实例就是棚改,资金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这说明财政赤字货币化在中国已经存在。

第四,二级市场上发行国债的挤出效应

一是数量上的此多彼少,财政占用的资金多了,市场可用的资金就少了,银行信贷资金也少了,除非人民银行配合,释放基础货币或降准。

二是价格也可能会抬高,抬高基准利率。如果国债利率低了,除非靠行政命令让大家买,否则没人会要。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银行为了改变其资产结构也许愿意购买国债,但银行信贷资金会相对减少。

三是大规模的债券发行,加重了财政负担,意味着未来的税收负担也会加重。按照理性预期和李嘉图等价理论来分析,人们预期未来税负加重,会改变现在的经济行为,对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打折扣。

3.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由

第一,可能造成严重通胀

无论是计划体制下还是市场经济初期,都有过财政向人民银行直接透支的情况,有过很沉痛的教训,造成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的根本区别

(1)是否能保证央行的政策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认购国债会被动等量扩大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量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如果只允许人民银行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它可以根据货币发行需要,分批、分期购买,可以购买长期债券,也可以购买短期债券,这样就能保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是否能约束政府发债?

政府公开招标发行债券,需要参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当前中国国债二级市场有众多专业投资者参与、交易活跃透明,具备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也能有效约束政府的发债行为。

通过二级市场发行,国债的价格和发行量都受约束,想发过多就无法发出去。如果供大于求,国债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很大,同时受到利率的约束。若人民银行在一级市场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这一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3)是否制约货币政策操作

人民银行一级市场认购政府债券,没法进行“扭曲操作”,货币政策的工具实际上会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由人民银行一级市场直接认购,那么根本形不成国债收益率曲线。“十八大”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形成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

总而言之,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来讲保持稳健,很多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可以运用的,比如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至少有6%,相比其他国家(比如美国)高得多,现在降准空间还比较大。

中国的赤字率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是比较低的,市场对国债的需求比较旺盛,国债发行是比较顺利的,所以没必要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正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方向转变,也就是利率调控,如果贸然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整个市场的价格信号混乱了,容易造成货币超发、财政失衡,埋下风险隐患。

所以目前的共识一是目前需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该协调配合,目前条件下需要比以往更好、更有效的协调配合;三是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受到约束。

02
现代货币理论(mmt)

1.背景

mmt(modern monetary theory),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是一套落脚于功能财政、内在逻辑完整自洽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应对新冠危机,各国政府迅速大幅增加了预算,大笔赤字蔓延,把mmt推到了聚光灯下。

2.mmt内容

第一,基础内容

(1)货币是一种债务。

任何人都可以发行自己的债务,问题是如何让别人接受这种债务。主权货币是国家发行的债务,人们愿意接受这种债务在根本上是因为人们可以用它来缴税(以及其他的费用、罚款),也就是说,税收驱动着货币。

(2)主权货币系统内存在货币的金字塔结构。

按照债务的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为:主权货币(国家的债务)、银行存款(银行的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下一级债务的最终清偿需要用到上一级债务,比如,商业银行之间的结算最终需要用主权货币来完成。

(3)贷款创造存款。

任何的债务都需要首先在债务关系中创造出来,然后才能偿还。例如,在私人部门,商业银行首先向企业发放贷款,创造出自己的债务(银行存款);然后向企业回收贷款,消除自己的债务。对于政府来说,政府首先向私人部门支出主权货币,创造自己的负债;然后向私人部门征税来回收主权货币,消除自己的负债。

第二,核心内容

(1)对于一个具有完全货币主权的国家而言,政府是主权货币的发行者,它总是有能力发行更多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政府支出创造货币,政府收入毁灭货币。政府向私人部门进行支付,私人部门持有的货币随之增加;政府部门向私人部门征税,私人部门持有的货币随之减少。

(2)财政部的收支会产生准备金效应:财政部支出,私人部门的货币增多,市场利率有下降的压力;财政部收税,私人部门的货币减少,市场利率有上升的压力。为了实现中央银行的利率目标,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相互配合来实现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

(3)在核算当中,一个部门的金融负债等于另一个部门的金融资产。如果将国民经济划分为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国外部门,那么,核算上存在一个恒等式:

政府部门盈余+私人部门盈余+国外部门盈余=0

政府部门赤字=私人部门盈余+国外部门盈余

第三,政策建议

(1)打破财政和货币的传统界限,使货币政策财政化。

具体地看,mmt认为中央银行就应该配合为实现就业、经济增长等公共目标的财政支出,通过将债务货币化来弥补由此产生的赤字。

(2)财政政策应该遵循“功能财政”。

也就是说财政收支的目标应该是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不应该考虑财政收支是赤字还是盈余。财政政策需要考虑一个国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关注财政支出的结构,避免由于资源短缺和产能不足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3)倡导实施就业保障计划。

政府按照最低工资水平雇佣所有愿意工作的劳动者,从而保证充分就业。在工资存在上升压力的时候,劳动者从就业保障计划流向私人部门;在工资存在下降压力的时候,劳动者从私人部门流向就业保障计划。因此,就业保障计划起到了稳定工资,进而稳定物价的作用。

总体来看,mmt的政策主张是要求政府在整个经济运转过程中持续地直接干预,并且倾向于运用财政手段直接管理劳动就业、定价机制和投资项目,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放弃传统上将利率作为间接工具目标对经济的相机抉择。

扫码下载30+个热点分析

丨本文出自 金融研究院,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