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美考研真题解析」电影学院(电影理论与批评学硕方向)(国美考研分数构成)

今年2024国美电影学院学硕专业的考研初试整体而言变化不大。专业一的题目都比较常规,考察对电影史论的深入了解,专业二则是在此基础上涉及到了一些关于艺术史论和哲学的内容,但是只要认真备考了,这些内容都在我们的准备范围之内。本期柚子老师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今年电影理论与批评(学硕)的真题,给出一些论述思路。

part 1
专业一 专业理论基础
major 1: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中国美术学院2024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初试)

院系:电影学院
考试科目:专业理论基础
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学硕)
时间:3小时
分值:150分

▼. 题目?
一、简答题(四选三,总分75分,每题25分)
?.?何为电影语言的现代性
?.?如何理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
?.?简要论述中国电影空气说
?.?简要论述类型电影的特征

二、论述题(二选一)(总分75分,每题75分)
?.?以电影心理学谈谈经典电影理论到现代电影理论的流变
?.?当下电影理论有越来越倾向于重读经典的趋势,任选一个电影理论流派谈谈他的知识考古和未来趋势

▼. 柚子老师解析?

1.整体分析
今年国美电影理论与批评方向初试,对于专业一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去除了往年会考察的名词解释的部分,只考察简答题和论述题。这说明国美对于同学们的电影理论和电影史的基础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在名词解释中叙述概念了。

2.逐题分析

①.简答题
简答题的题目都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考察范围涵盖电影理论、世界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题型是四选三,大家可以自选三个自己最熟悉的知识领域进行回答即可,难度不算特别高。
第一道题目是考察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可以先叙述电影语言现代化的重要性和背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创新的方法,让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包括特效、音效、场景、叙述方式、造型手段、镜头运用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道题目安德烈·巴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考点了。巴赞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再现一个声音、色彩和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在世界的幻景。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电影的起源。
巴赞还认为,电影探索者的想象力和经济技术的演进之间的关系是想象在先、实现在后的。支配电影发明的神话就是实现隐隐约约地左右着19世纪从照相术到留声机的一切机械复现现实技术的神话。这是完整的现实主义的神话,这是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影像上不再出现艺术家随意处理的痕迹,影像也不再受时间不可逆性的影响。如果说,电影在自己的摇篮时期还没有未来“完整电影”的一切特征,这也是出于无奈,只因为它的守护女神在技术上还力不从心。
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只能向真实无限趋近,但是不可能最终完全的等同于真实。我们在答题时可以先阐述巴赞本人的观点,并且结合电影理论界其他学者对巴赞提出的批评意见,去批判性地探讨一下他“完整电影神话”的理论。最后可以结合当下的数字媒体时代背景去探讨,让你的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题考察的事中国电影史以及中国电影美学的知识点。费穆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34年,费穆在电影理论上提出了”空气”说,这是他的电影美学观。他强调电影中的空间构图和画面的运用,以传达情感、表现故事和角色的心理状态。需要在影片中将一种“空气”渗透进每个电影元素和细节,来达到使观众和剧中人的环境同化的目的,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他还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吸取西方电影的技术和艺术元素,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这一“同化论”理念反映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其中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和西方电影美学。我们在答题时可以先详细阐述费穆的空气说理论,再详述一下如何创造“空气”的方式,比如通过摄影机、被拍摄对象、音响等等方式。
最后一道题目是类型电影,这个是外国电影史模块中非常重要的考点。题目本身不难,无论是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是什么概念、还是类型电影的特征,我们都已经在课上多次强调过了。
大家在答题时可以先叙述类型电影的概念,然后详述它的三个特征: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影像。
最后可以结合类型电影的起源发展,或者一些类型电影的具体案例等等,补充一下我们的论述,让我们的内容更完整充分。

②.论述题
论述题更聚焦电影学理论,考察题型也是和近五年保持一致,仍然是二选一来作答。第一道题目从题干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来的关键词有两个,分别是“电影心理学的角度”和“经典电影理论到现代电影理论的流变”。只要在答题过程中紧贴着这两个关键词,就不容易丢分。
对于经典电影理论到现代电影理论的流变,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只是要注意梳理罗列的时候,要框在心理学的角度。电影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流变,这一演变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电影的审美、技术、叙事和社会文化影响等。关于这一演变的我们可以在论述中罗列一些主要观点和阶段:比如20世纪早期,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人们对其本质和潜力充满好奇。
经典电影理论主要关注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和商业媒体的特征,强调电影的叙事和视觉效果。1920年代,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如艾森斯坦和库尔谢维茨基开始探讨电影的剪辑和叙事结构,这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到1940年至1950年,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后续的20世纪五六十现代,则正式进入了现代电影理论的阶段。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让-吕克·戈达尔和米歇尔·奥图尔等提出了后现代电影理论,强调电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打破了传统的叙事和表现形式。
电影成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方式,而不是只是叙述故事的媒体。现代电影理论也更多的吧电影放在人文背景中去进行研究,赋予了电影理论人文科学的性质,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可以用雨果·敏斯特堡的电影心理学、麦兹的电影语言学、劳拉·穆尔维的电影叙事学、让·路易·博德里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来作为论据和案例,进行论述。最后我们还可以简单探讨一下经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的差别,从这两种理论的美学概念、研究对象等角度切入,进行探讨与展望。
第二道题,难点可能是在于“知识考古”,也许会有同学不太清楚知识考古学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含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提出的理论框架,旨在重新审视知识的产生、传播和权力关系。福柯认为知识是一种历史性的产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事实或真理。
他关注知识的历史性和文化背景,而不仅仅是其内容。另外也知识的形成和转变:知识考古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从一种知识体系转变为另一种,并且探讨这种转变是如何影响社会权力和控制的。至于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强调对文本的详细分析和比较,通过阅读某一特定时期关于某种特定领域的大量文本,来研究知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便理解其历史和社会背景。
那么回归到这道题目,当下电影理论有重读经典的趋势,这是我们在课上也和大家提到过的目前电影理论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所以大家对此应该有所准备。另外题目要求任选电影理论流派,没有做出限制,也是自由度和灵活度比较大的,我们可以选新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等,选择大家最熟悉的流派即可,然后结合该流派的一些代表性电影作品,从们上述的知识考古学层面来进行叙述即可。
至于未来趋势,我们可以从当代数字时代和新媒体的背景入手,探讨电影理论在电影制作、观看、传播方式层面等等角度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当下电影理论重读经典后,如何考虑和兼容新兴技术和媒体对电影艺术和文化的影响。

part 2
专业二 专业理论
major 2: professional theory

中国美术学院2024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初试)

院系:电影学院
考试科目:专业理论
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学硕)
时间:3小时
分值:150分

▼. 题目?

论述题:(二选一,总分150分,每题75分)
?.?请选择任意一门艺术形式,试分析其中的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现状。
?.?海德格尔在1938年,曾写过一本书《图像的世界》。在书中谈到现代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图像的时代,请你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 柚子老师解析?

①.整体分析
专业二(专业理论)考察的领域覆盖艺术史、艺术哲学、艺术理论、图像学等领域,更聚焦于电影学理论部分。考察题型是二选一,这也和国美最近五六年的考题传统保持一致。题目整体而言难度尚可,尤其是第一题“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在往年的考试中也出现过,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

②.逐题分析
第一道题没有限制艺术形式,自由度还是很高的,而且要求分析中国的现实主义创作现状,其实也是给了大家一些提示:1、首先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方向去答,直接选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作为要讨论的艺术形式。2、其次“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也出现在了前几年的真题中,留有印象的同学应该答起来并不费劲。
那么以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为例,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作为切入点来分析:首先是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梳理中国电影史的发展,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当时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包括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文化大革命等。这些历史事件为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接下来可以分析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表现形式、创作方式和风格特点。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通常采用自然拍摄风格,注重表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人物性格。它们强调角色的内在情感和复杂性,力求以深刻的方式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来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关切。这些电影可以揭示社会不平等、腐败、道德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个部分可以列举一些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包括《活着》(1994)和《让子弹飞》(2010)等,结合电影作为案例来分析。能写出这些方面,论述也就比较完整了。如果有余力、想要拓展一些角度的同学,也可以在讨论电影的层面上,添加一些与之相关的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讨论。
第二道题目考察的是图像学领域的知识。海德格尔的《图像的世界》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作品,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现代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他提出了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图像的时代的观点,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技术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还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技术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为了一种介质,通过技术,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图像的普及和传播正是技术的一个方面,它们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另外是图像化的世界观,在图像的时代,我们更多地通过视觉、影像和符号来理解和表达世界。这种图像化的世界观使我们越来越依赖视觉和表面的信息,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本质和意义。这可能导致我们对事物的表象产生误解,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在特征。
最后是对存在的思考,海德格尔强调,图像化的世界观容易让我们忘记了存在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中强调对存在的思考,而图像的世界往往使我们远离了这种思考,使我们陷入了表面和虚假的世界之中,忽略了人的存在与意义的深刻问题。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可以以这三个层面的观点作为
「24国美考研真题解析」电影学院(电影理论与批评学硕方向)(国美考研分数构成)插图
切入,结合海德格尔对技术、图像的世界观、对存在的思考这三个观点来进行论述。
我们也还可以结合当下背景和自身的体验,展开论述一下技术(图像化)是如何对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以及如何能够让我们保持对存在的思考和联系、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最后可以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反思我们在数字时代应该如何警惕盲目追求表面和图像的诱惑,同时保持对存在的思考和深度理解的追求。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自由度较高的开放性论述题,有很多论述的切入点,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视角、理论、案例和方式来进行写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