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都融不进的圈子考研刘同读研考试公考高考_网易订阅(融不进去的圈子不勉强)

  
  很多人都能从刘同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刘同来自于大西北五六线小城,八年前考上了一本,专业是石油工程系。
  入学后她才发现,同一专业的同学很多都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家庭。面对众多的“石油二代”,刘同对前途有了很深的危机感。没法拼爹,只能拼成绩,大学四年,她学习很努力。
  临近毕业,她逐渐明白,没有“石油一代”做后盾,按政策,她会被分配到偏远的油田工作。那些荒凉、僻远、人烟稀少的石油基地,对一个姑娘,意味着什么?想想就觉得日子难熬。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考研。她认为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路径就会广阔的多。
  选择考研的专业也小纠结了一下,为了就业得离开自己现有的专业,为了录取又不能脱离本专业太远。最终,她选择了南方的一所211大学。
  2018年底,刘同第一次考研,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是面试被刷下来了。当时她有个机会,她的母校老师给她打来电话,说可以调剂回本校读研。
  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很开心,毕竟这也算“上岸了”。但是刘同坚定的拒绝了,她觉得留在本校读研根本毫无意义,专业无法转方向,教育背景也无法提升。她坚定地拒绝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开始准备下一年的考试。
  2019年底,刘同第二次考研,进了复试,但在年后的面试环节,依然被刷下来了。
  接下来,要不要“三战”?父母家人都持反对意见,然而没想到,这反而激起了刘同的斗志。考研,成了她人生的一个坎,也成为她战胜自己的一场斗争。
  之后,疫情的爆发,似乎让刘同有更好的理由选择窝在家复习考试。
  从2022年初开始,在家人的督促下,刘同开始考公考编同时进行,从一个考场走向下一个考场。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刘同整整封闭在老家的房间里度过了四个漫长年头。四载光阴,都在老家那个仅有10平米的狭小卧室里,在那张书桌前,不停复习、刷题度过。
  从2018年大三时备考到2023年酷暑,这段岁月跨足了她21岁到26岁这个美好的年龄段。
  为了避免懒散和打瞌睡的诱惑,她曾将床单被褥一扔而空,房间内只保留下了刚需的桌椅,以及整整占据飘窗空间的复习材料。为了更专注,刘同还特意为自己换了一张坚硬的木板凳,没有靠背,甚至在底下加上了一个脚垫。
  每个清晨,她将自己紧紧固定在桌前,对自己下达坚决的指令——双脚绝不能踏离那块脚垫。
  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生考试失败,然后为了迎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尝试,再加上第一次、第二次的公务员考试,以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编制考试,刘同不懈地奋斗,不曾放弃。
  考研和考公的接连失利,让她心理落差极大,她主动切断了和大部分人的联系。最让她郁闷的是,她还要面对父母为她而起的争执。
  到了后期,她有了抑郁的倾向,晚上睡不着,白天焦虑崩溃,最严重的的时候,甚至会用头撞墙。
  经历了4年的连续失败,刘同终于决定从家里搬走。她不忍面对二老为她生气吵架,也不想带着愧疚在这个家里生活。
  她决定出去工作了。她在网上疯狂的投了很多简历,但出乎意料的很快找到了工作。在省城一家教育公司教小孩做化学实验,这与她的专业还满符合的。
  她短暂的轻松了几个月。上下班的路上,看看蓝天白云,看看花草,看看路边的烟火气,能让她高兴半天。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就是这样一个月几千块的工作里,也有很多同事都是研究生,有的甚至来自海外名校。再加上职场上,她不能理解的那些黑暗面。工作了不到两个月,刘同就辞职了。
  命运陷入令人焦虑的轮回,辞职后的刘同,又投入到了找工作、考公的大潮中。
  当媒体披露刘同的故事后,评论区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人言辞激烈的指责:认不清自己身份,别人蹲考是家里能兜底,她蹲考图啥呢?本科校招能走的时候不走,嫌油田偏远,后文也说了哪怕是关系户和名校生也去偏远的地方。没有二代命得了二代病,认不清几斤几两。
  也有人说:刘同不过是身在底层、努力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群体的缩影。
  其实刘同的故事很老套,那是因为现实中不止有一个刘同,她可以是你,是我,是他,是所有挣扎的普通人。
  古人说: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都明白:考研也好,考编也罢,并不是为了学更多的知识,只是那一层的圈子,必须通过这种形式才能突破罢了。
  说一个真实的事件:
  邻居的孩子高考只考了300多分,上了本地一所普通专科院校。大家都很操心他将来的出路,毕竟身边的孩子里,考这么点分的不多。
  可是,这一家人好像并没什么沮丧的情绪。那个孩子更是,每天该打球打球,该健身健身,该出去玩出去玩。
  三年后,也就是别人都在忙着毕业,忙着考研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在电力系统上班了。原来,他爸爸就是电力系统的一
拼命都融不进的圈子考研刘同读研考试公考高考_网易订阅(融不进去的圈子不勉强)插图
个领导。
  许多985学校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进不了的单位,他轻轻松松就进去了。
  讲这个故事,希望不要有人误会读书无用。虽然人生在世,选择大于努力。但对于贫寒子弟,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社会资源的占有量,这是一个悲凉而又无力的现实。
  起点低的孩子,因为没有更多的试错资本、时间成本,大部分尝试一两次,就跌入谷底,被撞到头破血流,可也才积累到可怜的一点点资本,明白一点点社会规则,青春却已经过去大半,棱角早已被磨平。
  可是我们又很无奈,努力不能停歇。因为有的时候,人生真的就是只有你努力往前走了,才知道哪条路走不通,哪条路该放弃。
  当我们历尽千帆,回望过去的很多事情,以我们当时的拥有,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就像罗翔老师解读电视剧《开端》的中心问题里说的那样: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你会不会做的比现在更好?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我们只能用过来人的身份来告诉后来者:考研这种事情,不值得花一辈子。别说一辈子,三五年都不值得。打工、社交、恋爱……这些的重要性,并不次于考研,如果真心的努力考过的话。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番打拼,身家千万是理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人生理想,实现这个理想同样需要努力。
  当你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当你适应了自己的圈子,这个理想,一样高尚。
  你融的进去的圈子不需要你太拼命,需要你拼命才能融进去的圈子并不适合你。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end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