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选择篇 – 知乎(跨专业考研的要求)

跨考最重要的是选择。
很多人在高考后就选错了专业,大学读了一半才想换个新专业,但是又因为醒悟得晚,失去了转专业的机会。所以,如果你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错了,那么你的战略方向也就错了,再多的战术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好比一艘船,动力再足,但是方向开错了,最后也达不到目的地。
在跨考的初期,要想明白四个问题:
一是要不要跨专业,二是跨什么专业,三是跨什么学校,四是跨什么地区。
一、要不要跨专业?
做事总要有个目标,考研也一样,你得想想为什么要跨考。如果连目的都想不清楚,往后的考研路,你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跨考是场长跑,从备考到真正考上最少也要半年多,而为了考一些优秀学校,准备早的甚至要两年。如果复习到了九、十月份,考研要报考了,还想着重新换专业,觉得路选错了,会打扰整个复习计划,那是很伤的。
我自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开始跨考的专业是现当代文学,在论坛上找了许多现当代文学的复习经验,也问学姐买了厚厚一叠的复习笔记。然而到了九月份,专业课的书已经复习了一大半,等到学校的招生简章出来了,才发现这个专业跨考不简单,招的人太少,加之就业也存在难度,于是换到了学科语文这个应用更强的专业上来。结果到了十月份,政治的复习又得开始,时间就变得额外仓促,以至于最后几个月格外辛苦。
一些来咨询的同学到了九月份来才问我该不该换专业。当然,现在换也不是不可以,我以前提过,如果备考学校的专业课是类似的,找一个跨考难度低一点的学校做保底,等到复习觉得太吃力了,再换学校也是勉强可以(注意是勉强,千万不要随意换)。但是,这样考上的概率就小多了。若是在准备考研前多花一两周的时间静静思考下考研的目的,提前做好谋划,不以至于把自己逼到如此被动的局面。
说回考研的目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但总归逃不出这两个东西:
一是要有意思,就是我不喜欢我本科的专业,觉得没什么意思,上课像上坟,自修像坐牢,而跨考能考到我喜欢的专业,不说赚到多少钱,至少是活得开心。
二是要有意义,就是这个行业未来有发展前景,不说年入百万,但是至少能保证小康生活。例如,你在一个不太景气的夕阳行业,晋升机会少,待遇差,工作环境嘈杂,你这个时候想要换个行业,但是因为专业不符合而没办法进入另一个行业,那么通过跨专业的形式换一个专业,拿回应届生的身份,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拿自个来说,我本科读的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曾经去过工厂实习,不喜欢工厂的环境,大二初期就已经明白了这个专业并不适合我,所谓没意思。加之这些年制造业不景气,上头的政策更多地往「智能制造」发展,而不是往「精密制造」,南方又没有什么大的制造国企,所谓没意义。而毕业了这么多年,我们那些本科同学要么去做销售了,要么在机械行当里跳来跳去,也让我看清了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总之,本科专业于我而言既没意思又没意义,那么跨专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点是我判断要不要跨专业的唯一标准。如果你既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又觉得这个专业长远来看并没有前景,我建议你跨考。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不喜欢,或只是觉得未来不好就业。我建议你再考虑考虑,跨专业看似很美好,可以体验不同的专业,但若是跨度大了,是要扯到蛋的,它意味着你要完全放弃本科这四年所有的知识结构,重新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你的所有专业书都可以论斤卖了,这可是很大的代价。
二、跨什么专业?
1、学硕还是专硕
硕士学位分为学硕和专硕,专硕是近些年才开始设置。先说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之前想考的是学硕,中途才转了专硕,原因在于我开始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太晚了,将近7月份,在复习了快两个月的时候,突然明白,我如果不换专业,今年很可能就考不上了。所以临时换到了更加好考的专硕,所以在此奉劝各位跨考生,真的早点开始复习专业课,不然到后期很是没底。
回归正题,学硕和专硕是有很大区别:
专硕一般是两年(也有三年制的),一年上课,一年实习,毕业快,要求低,考的英语二,读书期间不用发论文,更偏应用而非学术,要读博只能考,专硕的考研难度比总体比学硕要低一些,如果觉得实力不够,没有兴趣往学术发展的,专硕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而学硕一般为三年,考的英语一,读研期间要求至少要发两篇论文,可以直博,更偏学术而非应用。
两者拿到都是全日制硕士学历,招聘从学历上不会有区别对待,学硕的一般设有奖学金,专硕的一般没有,总得来说,专硕的性价比更好,但如果你未来有读博或者去高校当老师的想法,千万不要读专硕。专硕去高校的考试机会少,更多是面向企业。
2、专业的跨度
首先是跨度的问题,你们可以进一个网站:硕士专业目录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到所有的专业目录和对应的学校。(如图1)

图1
学硕和专硕的考研专业大致分类如下(见图2、3),学硕一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术学位。
而专硕则是有金融、应用统计等40个领域。
光光是学位就有53个,怎么选,往哪个方向跨考。这个才是跨专业考研的重点。可以篇幅的关系,我想再认真写一篇关于专业的文章。(这块再更新吧)
我们说的跨专业,应该说是从一个学位跨到另一个学位的,或者从一个专业领域跨到另一个专业领域。比如你从哲学跨到文学,这是一种跨考。比如我是工学专业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跨到教育学(学科语文),也是一种跨考。再比如,你是汉语言文学的,跨考到工程管理之间的专硕,也是跨考。
跨度有大有小,你从文学跨到哲学,其实算小了,因为文学和哲学从思维上说有部分是重叠的;你从数学跨到计算机,也不能算大,因为数学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但是,你从机械跨到教育学,就是比较大的跨度了,因为这两个专业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学科思维也是完全不同,一旦跨考成功,就意味着你要放弃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而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若是你从工理科跨到艺术类的专业,那就是真牛逼了。
坦白说,工科、理科跨到文科的难度并没有这么大,比如你是数学的,你想读个英语类的硕士,完全没问题。但是,文科跨到理工科就很难,比如你本科是英语的,你想要跨到计算机,可行性就很小了。这是因为工理科的专业从考研的科目上来说要大部分要考高等数学,而文科要么不开高数,要么开的高数难度很低(高数等级分abcdef,文科一般是f),到了备考时,高数就是很大的难题。其次,理工科的面试,导师常常希望学生在本科时参加过一些项目或者大赛,甚至发表过一些论文。这一点,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不同专业是很难达到的。
最后,我必须提醒诸位跨考生,考研的难度是和跨考的跨度成正比的。跨度越大,意味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或降低学校的层次来迎合,千万不要脑子一热就去跨考,多咨询,多请教,不要害羞,综合别人和自己的意见,才会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
总之,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以下三种跨考我不太推荐:
a.从文科跨到理工科,历史上有一位和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称为「中国科技界三钱」的牛人——钱伟长。他在1931年,以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共20分,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却在同年9月18日,因九一八事变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并且成为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像大师这般牛逼的人,从文转理也是在本科转学的。如果是硕士从文转理,能不能顺利毕业也是一个问题。
b.跨考艺术类,你如果考的是艺术史这样偏理论的,还是可以去尝试一番,但是不要去考如美术、音乐之类的专业艺术。因为他们的专业课是实打实要考基本功的。他们在高考时是通过专业的艺考的,而你没有经过训练,单凭自己的自学,这门课是很难通过的。
c.跨考那些在备注里,明确要求不接受跨考生,这种备注是近年来才开始多起来的。如果在招考目录中有明确写着这样的要求。我不建议你们去考,不见得报不了名,就怕最后你初试过了,分数还不错。到了复试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以招生有要求为名,给你判了低分,最终落榜,那是很伤的。
图2
图3
2、专业的难度
除了跨度,还有注意专业本身的难度,就是报录比,报录比越高,考研的难度越小。反之则越大。考研虽有大年、小年的说法,但是每年的报录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考研正常难度的专业报录比在1:4或1:5左右浮动。假如这个专业招10个人,有40甚至50多人考,都是正常的难度。但是如果出现1:10甚至1:15这样的报录比,那么就要慎重地选择要不要考这个专业了。
我们拿211学校西南财经大学举例(985学校相同专业的报录比一般比211低)。
作为财经强势的大学,金融学院自然是最难考的学院。上图红框里的第一列是报名人数,而第三列则是统考的录取人数,除了非全日的报录比在1:5之外,其他的专业将近1:10,甚至更多。特别是金融学硕和专硕,学硕969人报考,才录取63人,淘汰936人;专硕1531人报考,录取149人,淘汰将近1400人。所以报考金融,真的要谨慎啊,你要么就付出极大的努力的,要么就早点儿换类似的经济学专业。
还有一些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报考比同样恐怖,其实它还是在金融圈里的,好些工商管理毕业了的,最终还是去了银行或者证券。
而相比马克思,近代史这样的冷门专业,则是中规中矩地保持在了1:3左右的报录比。
所以,我知道你们都喜欢跨考热门专业,一提跨考,都想跨到经济、管理、计算机、心理等专业。但是啊,来咨询、私信、评论的同学有多少死在了报录比上啊。报考之前,不看报录比,一心就想考热门,出了成绩后,只要有的读,去哪儿都可以。为什么不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稳妥地做一个决定呢。复习一年是真的很辛苦的,最后没有考上,不仅打击你的自信心,也浪费了你一年的青春。
所以,跨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报录比的问题。
如果报录比是1:3,不用着急,按部就班地安心复习就好。
如果报录比是1:5,每天要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复习时间,你起码要淘汰四个人。
如果报录比是1:9,祝好全年无休的准备,抓正确的方法,奋斗!奋斗!奋斗!
如果报录比超过1:10,我应该 不到你了,请加油!
3、专业的就业率
除了跨度和难度外,选专业也要注意就业率的问题,之前也提过,跨考不仅要有意思,也要有意义,人不能只有理想而不吃面包。就我感觉而言,理工科或者复合型学科的就业相对比较好,比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工学、医学等,而哲学、文学、历史学之类的纯文科专业就业并不理想。对于应用型不强的专业,比如文学这样的专业,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要有一个「+」的思维,比如「文学+」,就是要将文学与应用性强的行业进行结合,比如「文学+互联网」=自媒体,一些科技类的文章,不仅需要懂得一些专业知识,更要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言简意赅地传达给读者。比如「文学+国企」=大秘,在国企中,公文报道是不能少的,写的好,容易被大老板器重成为笔杆子。而如果单单你懂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又不在高校教书,未来的出路是很小的。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的过来人来说,最好在面包够吃的前提下多做理想的事,在能做的行业中选择一个相对喜欢的专业。人生漫长。如果你能找到一件这辈子都愿意做的事,哪怕是你前几年没有赚到很多钱,但随着你的经验和人脉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会慢慢超过快钱的行业,并别说这些年你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总之,跨考并不是仅仅为了提升自己,而且也要找到更好的工作。人要诗和远方,也要咖啡面包。除非你家里有矿,就业是你避不开的一个因素。
4、个人的爱好
人这辈子,有些人过得庸庸碌碌,到老了就以「平平淡淡」来自我安慰,有些人过得轰轰烈烈,为了理想至死不渝。如果你本科选择错了,读研很可能是唯一改变你人生轨迹的机会。
孔子有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你不是新闻专业的,突然想去电视剧当记者,名不正就进不去。你不是师范专业的,突然想当老师,专业不对口,教育局的招聘就没你事,因为言不顺,说不通啊。所以,读研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多一层学历,还是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当初很想往文学写作方向走,但自己是机械设计的,所以做文学的事就觉得别扭,找文学类的工作也是特别难。而在我读学科语 士,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文章,看文学作品,写小说而不至于被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我毕业后也可以去当一名语文老师,有机会做自己的事。个人对于自己身份认同得到就只呢个,人生终于回归正轨,而不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若是决心跨考,千万别忽略了自己的因素。人要讨好别人,更好讨好自己。有些孩子不喜欢本科的专业,但为了就业,又去考了现在这个专业的硕士。我劝他们慎重,因为你本科已经错了四年,如果你读研再错三年,你美好的七年青春就付之东流了。年轻不是挥霍的理由,而是每一步都印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和毅然的决定,跨考不仅是为了就业,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三、跨什么学校?
如果说学校还是专业重要,在跨考这个节点上,我觉得是专业为王!你跨考的本质是专业错了,而不是学校错了。如果你只是学校错了,你完全可以读本专业,考一个本专业,高层次的学校。
学校怎么选?建议选比现本科高一二层次的学校,比如你是省一本的,最好选211或者985,如果你是211,最好选优秀的211或者985。现在又出了一个双一流,方法也是一样的,要么一流学校,要么一流学科,有实力的可以直接选双一流。
其次,你在选学校的同时,也在选择这个学校的老师。我个人认为,读研的本质是选择一个优秀的导师。好的导师能给你带着美好的三年生活,而一个坏老师足以毁掉你的一生,而这条又是很多同学忽略的,所以我要着重写一写。
优秀的学校并不意味着就有优秀的导师,武汉理工的陶崇园自杀了,西安交大的杨宝德也自杀了,北航罗茜茜则是在十二年后实名举报了陈小武。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但不见得就能遇上优秀的导师。
我建议,你们在考研前一定要去搜一搜老师在知网上发表过的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才有参考价值)。论文是这个人科研水平的直观体现。读一读、找一找该领域相关的论文,对比看看这个老师的科研水平如何。其次,你要尽可能地找到该导师带过的学姐学长(考研论坛或者考研相关的app都可以),他们的评价是最直观可信的。老师好不好,他的学生最清楚。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用互联网直接搜搜他的名字,看看有没有一些恶劣的事迹或负面的评价。
很多人忽略了导师的重要性,以为我只要考上研究生就没问题了。但是,读研和读本科时不一样的,硕士能不能毕业,生杀权是握在你导师手里。就算你未来找到了个好工作,他一个延迟毕业,你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更严重的,是把你逼上绝路。
什么样的导师值得选?我读研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所以以她为模板说说看法。
1、不把学生当工具
很多导师是把学生当成科研的苦力,他们和学生之间更像是一种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我招你来不是
跨专业考研选择篇 – 知乎(跨专业考研的要求)插图
为了指导你,而是要用你当苦力,给我干活。动不动则就让你端茶送水,打扫房间,一旦不听话,就以延毕作为威胁。我的导师从没有把我们当苦力,她有一个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女儿,她没有把我们当工具,而是当成了自己的小孩,和我们亦师亦友。她总是在为我们考虑未来,想要我们有更好的发展,希望我们成才,给予我们很多露面的机会,不把我们当成科研的工具。
2、学业上严格
有的老师是真的要求严格,对学生有高标准,但是,有的老师却是拿标准作为一种压迫学生的工具。我的导师在论文上对我们要求很严,平时她对我的指导并不多,但是,总能指出我论文存在的问题,每次修改也是逐句逐词的改。而且,她总希望我们能写出更好的论文,多多发表。要求我们多读论文,多读书。这种严格的背后,是真心希望我们能进步,而不是为严格而严格。
3、生活上关心
我的导师常常邀请我们去她家一起吃饭,导师的老公爱喝酒,酒量很好,虽然年纪大了,但和我们没什么代沟。我们常常一边喝酒,一边谈文学和哲学。她一直给我那种妈妈似的感觉,对于学生有一种无私的爱,就是希望他们好,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老师曾经说过,我在写作方面有那种天赋一样的东西,在文章中闪耀,虽然很小,但是只要坚持,总有所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正因为她的这番话,我才真正有了信心写下去。
我真的很感谢她。
四、跨什么地区?
最后一个问题,跨什么地区?我建议,最好选择你未来就业的那个城市,比如你未来想要在广东工作,最好就选广东的大学,而不要选北京的学校。因为本地高校认可度高,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比如深圳大学,这些大学放眼全国来看是平平无奇的双非,但是如果你未来想要留住杭州或者深圳工作,就有很高的性价比。
其次就是实习,你如果在北京读书,又要去广东实习,来回的路费及够你折腾的了,如果还赶上写毕业论文或许赶一个项目,老师动不动就让你回学校改论文,或者让直接你留在学校做项目,不允许你出去找工作。那么,你连找工作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果耽误了毕业论文,拿不到学位证,那么找了工作也没用,而若是一心在学校写论文做项目,又失去了应届生这个找工作的最佳时机,这个硕士读得性价比也不高了。并且,在一个城市读书,你才会慢慢融入这个城市,懂得这里的人和事,积累自己的人脉,熟悉这儿的街道,找到在这儿的生活节奏,这对你未来的工作也是很有 助的。
好了,我写了这么多,就是因为在跨专业上,选择是很重要的,许多为了逃避本专业,而选择了另一个专业,结果因为功课没做足,发现那个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白白地浪费了七年青春,实在太可惜了!愿所有跨考的孩子都能选对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ps:择校的具体操作,请见我的这个回答:
alex:对于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你有那些被考生忽视的细节想告诉要考研的人吗?
跨考研考研体系:
一、跨专业考研:准备篇
二、跨专业考研:选择篇
三、跨专业考研:暑假篇
四、跨专业考研:交友篇
五、跨专业考研:专业课篇
六、跨专业考研:英语篇
七、跨专业考研:政治篇
八、跨专业考研:面试篇
九、跨专业考研:调剂篇
十、跨专业考研:论文篇
十一、跨专业考研:就业篇
十二、跨专业考研:总结篇
十三、跨专业考研:落榜篇
十四 、跨专业考研问题汇总
十五、跨专业考研合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