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哈哈大笑,&ldo;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
这东西摆在家里,我不是找死嘛。
&rdo; 张向阳松了一口气。
两个男人骑着自行车,两人后面的自行车车座后面各自绑着一个椅子,张向阳前面车筐里还挂着一把椅子,这造型,在路上吸引了不少行人。
吕秀英夸赞何方芝的手艺,&ldo;我可就等着你考完试,好帮我做鞋子了。
&rdo; &ldo;肯定的。
嫂子要多大的码数啊?等我考完就帮您做。
&rdo; &ldo;一双四十,一双三十九。
&rdo;吕秀英是个脾气,道谢之后当即报了码数。
何方芝记下来。
时间一眨眼进入了1977年,这一年几乎没什么变化,唯一称得上的变化就是,县城似乎比以前松了。
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农民在兜售自留地生产出的东西。
巡逻队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
管理得也不太严格。
甚至还有人也会买这些东西。
就连他们乡下也有了一点变化,比如家禽放宽了,随便大家养多少只。
张向阳和何方芝为了多挣些钱,养了三十来只,都圈在院子旁边的小巷子里。
刚进九月,东方生产队就发生一件大事。
杨培华平反了,上面领导亲自下的通知。
牛棚现在住三个人,许未生和许文英听说杨老师平反了,都替他高兴。
虽然杨培华心里一直坚信,他很快就能平反,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整个人都懵了,他身体发抖,眼眶里的热意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哭得像个孩子。
&ldo;杨老师,您一定要多多保重啊。
&rdo;一起生活大半年,许文英很尊敬这个同病相怜的老人,见他像是要倒,忙走过来搀扶他。
何方芝听说杨培华平反,丢下手里的活就从家跑过来。
到了牛棚这边,门口挤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何方芝扒开人群往里挤,刚进去就看到杨老师摇摇欲坠似乎要倒,她心里一缩担心他出事,忙上前,&ldo;杨老师,您怎么了?&rdo; 看到她,杨培华激动地握住她的手,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抖个不停,&ldo;孩子,我平反了。
&rdo; 何方芝握着他的手,脸上全是笑,杨老师终于平反了,太好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