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战考研人生本是多选题,却被你活成单选题。

为什么大家这么迫切地想要改变学历呢?
有一条著名的“学历鄙视链”给到了答案:
清北的看不起双一流的,双一流的看不起双非一本的,本科的看不起大专高中的,至于再往后,连鄙视链都排不上号了。
01
2021年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从2018年238万,到2021年377万,3年时间里,考研人数屡创新高。

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就业前途还不明确,这几乎是现在毕业生学历焦虑的重要表现。
而学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就业的第一道门槛。
从科技部和教育部最近公布的京直属单位2020年度拟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来看,直属单位接收的人中,硕士、博士占据95.7%,科技部接收的人中这一比例为85.9%,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硕士学历乃是聘用的基础标准,本科生被聘用的少之又少。

美团《城市新青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数据统计显示:在国内目前外卖小哥接近700万,其中1%也就是有7万的外卖小哥是研究生学历,3%的比例,也就是21万是本科学历。

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文渊中学招聘35名老师,其中33名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
同样深圳市2020年拟录用名单,34人中,要么毕业于清华北大,要么毕业于国际名校。

时间是公平的,知识的积累绝不会成为一个人的负担。
在别人还在“焦虑”考上不好的大学怎么办的时候,顶尖文凭的人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从象牙塔顶端走向社会金字塔的顶层。
02
谁的青春不迷茫?双一流的学生也会焦虑。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难上加难”。
一位叫“磊磊学长”的2020届武汉大学毕业生发帖感叹:马上要毕业的他,不知该何去何从?

这位焦虑的武大毕业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华语辩坛网评出的“2019辩坛十大风云人物”,他是武汉大学第三届“珞珈榜样”,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保研offer。
六次代表武汉大学出征国际及国家级辩论赛事,连续三年获得综测第一,雷军奖学金、蓝月亮奖学金、碧桂园奖学金得主。
即便他自称是“去趟超市都要抢优惠券的穷学生”,但与大多数的“穷学生”相比,也已经足够优秀。
面对这名准毕业生的灵魂一问,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当代年轻人的迷茫与焦虑,高晓松随后写了一封信做回应,用一贯自谦的姿态分享了自己不成熟的小想法:

尽管爷爷辈儿都已经是清华的学生,但高晓松考研还是落榜了,在小公司待过,也创过业,都失败了。
后来做音乐取得了一些成就,还是迷茫不安分。
等45岁的时候,才终于接到阿里巴巴抛来的橄榄枝,作为年龄最大的高管之一,高晓松在阿里巴巴过得并没有那么轻松。
人什么时候最迷茫?无所事事的时候最迷茫。
年轻人焦虑很正常,但一定不要停留在原地,只要在追寻,诗与远方便会慢慢浮现。
最真实的期待感,是给赶路的人的。
03
人这一生,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次。
齐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7级纪录片硕士,在2010年到2016年考研期间,齐森的复试都没过。
每一个认真考过研的人都知道那种绝望:你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最后瞬间成空。

大学同窗室友调侃说:"
七战考研人生本是多选题,却被你活成单选题。插图
哎呀,我在英国都呆了几年了,你的电影梦咋还没开始?"
这并未打击到齐森的自信心,他表示到:拍纪录片,能让自己拍电影是齐森考研的目的,考研是进入电影行业的一个途径。
2016年,他开始自己拍纪录片,报考纪录片导演专业,因为自己有足够的纪录片积累,最终以面试复试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上。
再被问及,七次考研是否有过犹豫时,他坦言道:在考研的这几年间,看着舍友在英国留学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一度很怀疑自己,但想到拍电影是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没有理由去放弃。
事实上,任何选择都不能影响全部的人生,但好的选择可以让你去争取更多的选择权。
而拥有选择权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能力。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不要认命,不能认命,也不要有什么年龄的限制,想突破现在的生活状态就突破,要经常尝试去改变。
所以,别在大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人生,不止一种选择,但我们要做的是,认真面对每一次的选择。
04
丰子恺在《人生求缺不求满》中有句话:“求满”太累,佛系就是“求缺”。
在追求时竭尽全力,在失败时潇洒转身;在得到时喜悦持重,在失去时宽谅自己,这样足矣。
就算暂时有失败,也不过是成长中一个小小的“缺口”。
别责怪自己,别怨怼命运。
人生大不了就是重头再来。
让拼尽全力的样子变成你的灵魂力量,我们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大器晚成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